近日,安徽省濉溪县医院新生儿科成功救治一名胎龄24周的超早产儿。该早产儿胎龄之小,为安徽省报道可见的出生最小胎龄,也是目前全国县级医院成功救治24周以下胎龄新生儿的唯一案例。经过医护人员和患儿家属长达98天的努力,该早产儿体重从800克增长到2460克,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成功出院。
根据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提出的EPI概念,胎龄小于28周为超早产儿,一般会被归为流产,死亡率和致残率高,属于高危风险救治范畴;数据显示,胎龄小于28周总体存活率平均为50%-60%。而胎龄小于24周的则发育极不成熟,在全国范围内存活率都极低,成功救治案例非常罕见。
据记者统计,从2000年至2020年,20年间全国见诸报道,成功救治低于24周胎龄超早产儿的共有19例,其中多为北京、上海、深圳等一二线城市。
据主管医生郭茜介绍,该新生儿出生时全身皮肤为半透明胶冻状,大腿仅有成人手指粗细,重度窒息,全身皮肤青紫,病情危重。收治入院之后,医护人员采用了LISA(经微管气管内注入肺泡表面活性剂)等数项国内新技术,并先后使用脐静脉置管和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给予营养支持,在本院妇产科等科室协助下,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和患儿一起闯过呼吸关、循环关、感染关、营养关,采取系统化、精细化、个体化管理策略,每个环节准确把控,精细入微,最终经过三个多月的救治,患儿在纠正胎龄38周顺利出院.
在患儿住院期间,新生儿科学科带头人李德新主任对患儿进行了特别的关注,并对每个治疗环节都进行全面评估和治疗指导、效果把关,并和整个救治团队一起将危重新生儿的救治技术进行理论化和体系化的总结应用。据悉,在该患儿出院同时,濉溪县医院新生儿科还有两名超早产儿在院治疗,胎龄分别是25周和27周,体重分别是779克和800克。据向相应主管医生了解,两名新生儿均体重增长顺利,生命体征平稳,近期将先后出院。
据查证,2014年之前,鲜有胎龄低于24周成功救治案例的报道,自2014年起以一线城市为主,渐次出现信阳、沧州等地级市见诸相关报道。此次濉溪县医院创纪录地以县级医院跻身此中行列,反映了该科室该医院严谨的诊疗精神、勤奋的医学追求,同时也见证了国家医疗制度的不断优化和整体医疗水平的大幅提升。(新生儿科 李德新 郭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