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月9日是国际护胃日(又称国际养胃日),胃作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承担着营养吸收与毒素防御的关键功能。然而,现代生活节奏加快、饮食不规律、精神压力增大等因素,导致胃病发病率持续攀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胃病发病率高达80%,且呈年轻化趋势。我国胃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五位,死亡率居第三位,早期诊断率不足30%,严重威胁公众健康。
胃病现状与危害 胃病种类繁多,包括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及胃癌等。早期胃癌多数无明显症状,仅少数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或体重下降,易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上腹疼痛、食欲不振、消瘦、消化道出血等,但均缺乏特异性。胃癌的致病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高盐饮食、烟熏煎炸食品摄入及不良饮食习惯。长期忽视胃部不适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贫血,甚至诱发全身性疾病。
科学筛查与诊断 早期胃癌筛查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胃泌素-17(G-17)等血清学指标可反映胃黏膜萎缩情况,但确诊仍需依赖胃镜检查。胃镜作为“金标准”,能直观观察胃黏膜病变,发现微小病灶并进行活检。建议高危人群(如45岁以上、有胃癌家族史、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每年进行一次胃镜筛查,早诊早治可将5年生存率提升至90%以上。
科学养胃指南
合理饮食:遵循“少油、少盐、低脂、高纤维”原则,选择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如鱼、瘦肉、豆类),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尤其需杜绝宵夜习惯。
情绪管理:长期精神紧张、焦虑会损伤胃黏膜,建议通过听音乐、阅读、瑜伽等方式放松身心。
运动促进:适量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车)可增强胃肠蠕动,但需避免餐后剧烈运动。
卫生习惯:分餐制可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风险,定期检测并根除感染是预防胃癌的重要措施。
行动倡议
定期筛查: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早筛早治;
健康管理:保持规律作息,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避免熬夜;
科学饮食:低盐低脂,增加新鲜蔬果摄入,减少腌制、烟熏、油炸食品;
及时就医:出现胃部不适时切勿自行服药,需及时就诊。
胃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础。让我们从今天起,践行科学养胃理念,定期筛查、健康饮食、规律作息,共同守护“胃”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