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炼早康复,向脑卒中后遗症说“不”
发布日期:2025-03-28 来源: 作者:邢远楠 点击: 212
对脑卒中患者而言,早期功能锻炼能够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预防肌肉萎缩,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在指导时,需要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安排。下面从不同阶段的锻炼方式、注意事项为你展开介绍: - 急性期(发病1 - 2周内):患者病情刚稳定,身体较为虚弱,以被动运动为主。帮助患者活动四肢关节,按照从大关节到小关节的顺序进行,如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外展、内收,髋关节的屈伸、内旋、外旋等,每个动作重复10 - 20次,每日2 - 3组。同时,定时为患者翻身,防止压疮形成,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 。 - 恢复期(发病2周 - 6个月):患者身体有所恢复,可逐渐增加主动运动。先从床上坐起训练开始,在靠背的辅助下,让患者逐步适应坐姿,每次坐起时间从5 - 10分钟逐渐延长。接着进行坐位平衡训练,让患者在无支撑的情况下保持坐姿平衡,可通过左右、前后倾斜身体来锻炼平衡能力。当患者坐位平衡良好后,进行站立训练,先借助辅助工具如助行器,慢慢过渡到独立站立,每次站立时间也可逐步延长。在站立稳定的基础上,进行步行训练,从原地踏步开始,逐渐迈出步伐,训练时要注意纠正患者的步态。另外,手部精细动作训练也很重要,如抓握小球、摆弄积木、扣纽扣等,锻炼手部的灵活性和力量 。 - 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后):此阶段患者恢复速度放缓,但仍需坚持锻炼,以维持已恢复的功能,防止退化。继续进行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如进食、穿衣、洗漱、如厕等,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还可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身体素质和心肺功能 。 - 注意事项:锻炼应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和恢复情况,逐渐增加强度和难度,避免过度疲劳。锻炼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一旦出现不适,立即停止锻炼。同时,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和鼓励,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积极主动参与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