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濉溪县医院!
  • 预约挂号

就医指南

沉默的肠道“警报”:结肠息肉科普

发布日期:2025-03-27 来源: 作者:陈若愚 点击: 211

 结肠息肉,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名词,其实是许多人在体检或肠镜检查中可能遇到的“不速之客”。它可能悄无声息地生长在肠道内,却潜藏着一定的健康风险。今天,濉溪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专家带您科学认识结肠息肉,早发现、早治疗,守护肠道健康!  

一、结肠息肉是什么?

 结肠息肉是肠黏膜表面突起的“小肉疙瘩”,就像肠道内长出的“小蘑菇”。它可能单发或多发,大小从几毫米到几厘米不等。大部分息肉初期无明显症状,但部分类型存在癌变风险。

 息肉分好坏,关键看类型:

 1.腺瘤性息肉:属于“癌前病变”,95%的结肠癌由此演变而来(需5-15年)。  

 2.炎性息肉:通常由肠道炎症引起,癌变风险低。  

 3.增生性息肉:常见于中老年人,多数无害。  

二、哪些人容易长结肠息肉?

 以下人群需提高警惕:  

 1. 年龄≥45岁(随年龄增长风险升高);  

 2. 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爱吃红肉或加工肉;  

 3. 有肠癌或息肉家族史;  

 4. 长期吸烟、酗酒、肥胖人群;  

 5. 患有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  

三、结肠息肉会发出哪些“信号”?

 大多数息肉“沉默生长”,但以下症状可能是它的踪迹:  

 1.便血:大便表面带鲜红或暗红色血;  

 2.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交替出现;  

 3.腹痛或腹胀:息肉较大时可能引起不适;  

 4.贫血:长期隐性出血导致乏力、头晕。  

 注意:这些症状也可能是其他肠道疾病的信号,需及时就医完善肠镜检查明确诊断!  

四、发现息肉怎么办?


 肠镜检查是发现结肠息肉的“金标准”。通过肠镜,医生能直接观察肠道并取样活检。  

 治疗:

 1.内镜下切除:通过肠镜直接切除息肉(APC/EMR/ESD术),创伤小、恢复快。  

 2.病理诊断:明确息肉性质,指导后续随访计划。  

 3.定期复查:腺瘤性息肉切除后,需定期复查肠镜,以防复发。  

五、预防息肉,从生活细节做起

 1. 饮食护肠:多吃膳食纤维(粗粮、蔬菜),少吃红肉、加工食品。  

 2. 戒烟限酒:吸烟者息肉复发风险增加2倍!  

 3. 控制体重:BMI每增加5,肠癌风险提升20%。  

 4. 适度运动:每周150分钟有氧运动,促进肠道蠕动。  

 5. 定期筛查:50岁以上人群建议肠镜普查,高危人群(家族史、炎症性肠病)需提前至40岁。  

 结肠息肉不可怕,可怕的是“放任不管”!濉溪县人民医院内镜中心每年完成肠镜检查1300余例,开展内镜下微创治疗,为上千名患者阻断癌变进程。

 联系电话:0561-6829213

Copyright © 2018 www.ahssxxyy.cn 版权所有 濉溪县医院 皖ICP备19004362号-1    皖公网安备34062102020005号

书记信箱

公众号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