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濉溪县医院!
  • 预约挂号

就医指南

检验项目

发布日期:2025-03-25 来源: 作者:宣传科 点击: 248

心肌肌钙蛋白cTn)对心肌损伤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已取代CK-MB成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断的首选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发病4小时内即可测得。随着心肌肌丝缓慢而持续的降解,cTnI和cTnT不断释放进入血液,升高持续时间可长达两周,有很长的诊断窗口期。血清肌红蛋白升高见于心肌损伤、横纹肌溶解症等。肌红蛋白水平在心脏病发作或其他肌肉损伤后的0.5~1小时内开始升高,并维持高水平5~12小时。心肌损伤后的肌红蛋白升高早于其他心肌损伤标志物,其阴性结果能有效排除心脏病发作,但其阳性结果必须通过肌钙蛋白检测来确认。由于血液中的肌红蛋白能被肾脏迅速清除,所以测定肌红蛋白也有助于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病程中有无再梗死发生以及梗死有无扩展,同时肌红蛋白也是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评价有否再灌注的较为敏感和准确的指标。

 

NT-proBNP升高主要见于急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慢性肾病等疾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液中NT-proBNP水平高于健康人和非心力衰竭患者,但升高程度不及急性心力衰竭。NT-proBNP是慢性心力衰竭最强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并适用于不同严重程度的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是稳定和不稳定性冠心病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有助于预测以后发生心力衰竭和死亡的危险。由于NT-proBNP主要由肾小球滤过,其浓度受肾功能影响较大。因此慢性肾病患者的NT-proBNP水平通常较无慢性肾病患者高。NT-proBNP还可用于鉴别急性呼吸困难。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原因所致的急性呼吸困难(COPD、肺炎、哮喘、肺癌并发症、肺栓塞、间质性肺病等)患者。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是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的敏感指标,同时还与动脉粥样硬化和CAD的危险性成正比,是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心血管疾病最广泛、最强的独立危险因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脑卒中、中枢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发生的危险性,这类患者体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其血浆浓度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程度呈正相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无明显相关关系。部分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会升高。

 

糖基化血红蛋白

1)HbA1c与红细胞寿命和平均血糖水平相关,是评价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较理想的指标,可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不受每天血糖波动的影响。(2)与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关系密切:HbA1c水平升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均相应增加。(3)HbA1c对于糖尿病发生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叶酸减低有助于诊断由于叶酸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体内组织叶酸缺乏但未发生巨幼细胞贫血时,红细胞叶酸测定对判断叶酸缺乏尤其有价值。此外可见于红细胞过度增生,叶酸利用增加,如溶血性贫血,骨髓增值性肿瘤等。血清维生素B12降低对巨幼细胞贫血诊断有重要价值;而白血病患者血清维生素B12含量明显升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某些恶性肿瘤和肝细胞损伤时也可增加。血清铁蛋白 1)铁蛋白为机体内一种贮存铁的可溶组织蛋白,在哺乳类动物的肝和脾中含量最多,血浆铁蛋白的浓度与体内储存的铁成正比;(2)Fer的减少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敏感方法之一,缺铁性贫血时Fer<14ng/ml;降低也可见于失血、慢性贫血等;(3)增高见于肝脏疾病、血色病、输血引起的铁负荷过度,急性感染,铁粒幼细胞贫血及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恶性肿瘤如肝癌、乳腺癌、肺癌、白血病、及淋巴瘤患者中部分病例Fer可明显升高,与肿瘤细胞的合成和释放增加有关。

 

性激素六项

LHFSH联合测定是判断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的常规检查方法。如对月经周期、生育及诸如早发性卵巢衰竭、绝经、排卵紊乱和垂体衰竭等青春期发育异常现象进行检查。“LH峰”:月经中期LH快速升高刺激排卵,此时快速增高的LH被称为“LH峰”。绝大多数女性排卵发生在此后的14~28小时后,这个时间段的妇女最易受孕。因此可以通过测定“LH”峰以明确排卵功能是否正常以提高受孕率。FSH浓度的测定可以用来说明下丘脑-垂体-卵巢系统的功能障碍。FSH和LH联合检测时,二者均升高的疾病有: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卵巢功能早衰、性腺发育不全、完全性早熟等。血中二者均降低的疾病一般由下丘脑-垂体病变所致,包括垂体性闭经、下丘脑性闭经、不完全性性早熟等。男性患无精症时FSH水平会很低。通过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HRH)观察LH和FSH的浓度变化,能动态地测定垂体LH的储备功能。反应减弱或无反应的疾病有:垂体病变、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伴继发性闭经等。反应正常或延迟的疾病有下丘脑功能紊乱等。反应增高的疾病有原发性性功能低下及性早熟征等。PRL 产后和新生儿的PRL水平升高,但是异常的高水平在女性中常伴有闭经泌乳、性功能下降、月经不调等症状。患PRL瘤的男性绝大多数性功能低下。因此,对无生育能力的妇女、闭经泌乳的妇女和男性性功能低下者都应测定PRL.高PRL血症还与卵巢类固醇激素分泌的抑制、卵泡成熟、促黄体激素和促卵泡激素的分泌有关。高PRL血症的病理因素:下丘脑功能和器官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肾衰竭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分泌增多刺激释放出PRL的同时,血清T4水平降低,促甲状腺素浓度升高,导致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血清PRL水平升高。多种药物会对结果造成一定影响,如口服避孕药、西咪替丁等;使用左旋多巴可抑制PRL分泌;使用精神药物(吩噻嗪)、抗高血压药物(利血平)等会使PRL分泌增多。睾酮  1.男性体内睾酮水平减低时,可见于生殖功能障碍、垂体功能减退、泌乳素过高症、肝硬化、慢性肾功能不全及克兰费尔特综合征等。2.男性体内睾酮水平增高时,可能由于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睾丸良性间质细胞瘤及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异常等原因所致。3.女性体内睾酮水平上升可能提示雄激素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间质泡膜增殖症、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卵巢肿瘤、肾上腺肿瘤、肾上腺发育不良、卵巢功能障碍或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紊乱等。雌二醇 1)雌二醇的检测是检查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的指标之一,主要用于青春期前内分泌疾病的鉴别诊断、闭经或月经异常时对卵巢功能的评价。(2)雌二醇水平可反映卵泡成熟度,雌二醇的测定有助于监测排卵的情况。也可用于不孕不育的治疗和判定体外受精(IVF)的排卵时间。(3)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睾丸肿瘤、卵巢肿瘤、男性乳房增生症、原发性或继发性性早熟、无排卵功能性子宫出血、多胎妊娠、肝硬化等患者均升高。(4)下丘脑病变、腺垂体功能减退、原发性或继发性卵巢功能不足、绝经期、皮质醇增多症、葡萄胎、无脑儿等患者体内雌二醇水平往往较低,若血中雌二醇水平特别低,则提示有胎儿宫内死亡的可能。孕酮1)排卵及黄体功能检测  孕酮水平与黄体的发育和萎缩有关,检测孕酮可用于监测排卵以及黄体期的评估,有助于生育诊断。(2)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预后评估。(3)异位妊娠的鉴别诊断 异位妊娠时血孕酮水平偏低;测定血孕酮水平在宫外孕的鉴别诊断中可以作为参考依据。(4)血孕酮水平升高见于葡萄胎、轻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孕妇、多胎妊娠、先天性17-α羟化酶缺乏症、先天性肾上腺增生、卵巢颗粒层膜细胞瘤、卵巢脂肪样瘤等疾病。(5)血孕酮水平降低见于黄体生成障碍和功能不良、多囊卵巢综合征、无排卵型功能失调、先兆流产、胎儿发育迟缓、死胎、严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性胎盘功能不良等疾病。

 

甲状腺功能检测

甲状腺功能五项1:FT3、FT4、TSH、TGAb、TPOAb

甲状腺功能五项2:T3、T4、FT3、FT4、TSH

甲状腺功能六项:FT3、FT4、TSH、TGAb、TPOAb、TG

甲状腺功能全套:T3、T4、FT3、FT4、TSH、TGAb、TPOAb、TG、TRAb

甲状腺功能三项1:FT3、FT4、TSH

甲状腺功能三项2: T4、FT4、TSH

 

 

血清甲状腺素

临床意义:(1)甲状腺功能紊乱症的鉴别诊断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T3毒血症、慢性甲状腺炎急性恶化期等患者血中T4水平显著升高;原发或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如粘液性水肿、呆小症时血中T4水平显著降低。(2)血液循环中大部分的总甲状腺素以与其他蛋白质结合的形式存在,结合蛋白质的状况对T4水平具有较大的影响。甲状腺结合球蛋白结合力增高症患者血中T4水平显著升高;而结合力降低的患者,血中T4水平显著降低。另外、妊娠、服用雌激素或患肾病综合征时也能引起体内结合蛋白水平的变化,影响T4的测定。(3)个体服用某些药物,如大量服用甲状腺素时血中T4水平明显升高;而服用抗甲状腺药物、苯妥英钠、柳酸制剂等时血中T4水平显著降低。(4)TSH抑制治疗的监测。

 

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临床意义:(1)FT3明显升高  主要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初期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等患者血中;缺碘也会引起FT3浓度的代偿性增高。(2)FT3明显降低  主要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低T3综合征、黏液性水肿、晚期桥本甲状腺炎等患者中。(3)个体应用糖皮质激素、苯妥英钠、多巴胺等药物治疗时可出现FT3的降低。

 

血清游离甲状腺素

临床意义:(1)FT4明显升高  主要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包括甲亢危象)、多结节性甲状腺肿、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初期桥本甲状腺炎、部分无痛性甲状腺炎等。(2)甲状腺功能减退、黏液性水肿、晚期桥本甲状腺炎等患者中FT4的降低较FT3更为明显。(3)某些非甲状腺疾病,如重症感染发热、危重患者可见FT4升高;而部分肾病综合征患者可见FT4水平降低。(4)服用药物治疗(如肝素、胺碘酮等)会引起FT4的升高,而应用抗甲状腺药物、苯妥英钠、糖皮质激素等患者体内FT4水平降低。

 

血清促甲状腺激素

临床意义:(1)对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  TSH测定是最灵敏的指标。此时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对垂体的抑制减弱,TSH分泌增多;甲状腺功能亢进接受I131治疗后、某些严重缺碘或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地区的居民中,也可伴有TSH升高。(2)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T3、T4分泌增多,TSH水平下降或检测不出。(3)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接受T4替代疗法可测定TSH作为调节用量的参考。(4)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患者根据其原发病变部位的不同,TSH水平也有变化。(5)超敏TSH测定越来越多的用于确定亚临床或潜在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或甲状腺功能亢进。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临床意义:(1)TGAb浓度升高常见于甲状腺功能紊乱的患者。慢性淋巴细胞浸润性甲状腺炎患者中TGAb阳性率约为70%~80%;Graves病患者中TGAb阳性率约30%。在某些甲状腺瘤或甲状腺癌中,TGAb阳性率也会升高。(2)TGAb浓度升高也可见于非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如1型糖尿病患者TGAb阳性率为20%,恶性贫血为27%。(3)TGAb测定对于慢性淋巴细胞侵润性甲状腺炎的病程监测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在疾病的缓解期或漫长的病程之后原先升高的TGAb可能逐渐降低或转为阴性,如果TGAb在缓解之后再次升高,提示可能复发。(4)TG测定时会受体内存在的TGAb影响。因此,在TG测定时一般要求同时检测TGAb,以排除TGAb对TG检测结果的干扰。(5)在部分正常健康个体中也观察到会有TGAb水平的升高。

 

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临床意义:(1)在约65%Graves病患者、95%桥本甲状腺炎或先天黏液腺瘤患者、19%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和11%的混合型非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患者体内可检测到TPOAb水平的升高。(2)患者体内TPOAb水平升高是诊断慢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金标准。虽然与其他甲状腺抗体同时检测可以增加敏感性,但是TPOAb阴性结果不能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性。(3)测定患者体内TPOAb水平可排除甲状腺肿大或非自身免疫导致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如果患者体内出现TPOAb以及TSH水平升高,每年有3%~4%的风险发展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4)部分健康个体中也能检测到TPOAb水平的升高。

 

甲状腺球蛋白

.临床意义:(1)所有类型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包括Graves病、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亚急性甲状腺炎和淋巴细胞甲状腺炎等患者血中TG水平升高。TG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外源性甲状腺激素(医源性和人为的)和内源性因素引起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良性的甲状腺结节和恶性的甲状腺癌患者体内TG水平均明显升高。TG在对不同甲状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是非常有用的指标,全部或几乎全部切除甲状腺和残留甲状腺组织放射碘切除手术成功后,TG水平会下降到非常低或者无法检测出的水平。(3)先天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  TG测定有助于鉴别甲状腺完全缺失、甲状腺发育不全或其他病理状况。TG测定也可用于鉴别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和假性甲状腺毒症,后者因TSH的抑制作用而使TG含量降低。某些应用甲状腺激素的患者,通常也会引起血中TG水平的降低。

 

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

临床意义:(1)自身免疫性甲亢的诊断或排除、与功能自主性甲状腺多发结节的鉴别诊断。TRAb存在提示患者甲亢是由于自身免疫引起而不是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这类抗体能与TSH结合,通过刺激作用能诱发Graves病。因此在95%的患者中可检测到。(2)监测Graves病患者治疗和复发。Graves病患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期间TRAb浓度常下降。药物治疗后TRAb浓度降低或消失可能提示疾病缓解,可以考虑终止治疗。(3)由于TRAb是IgG类抗体,可通过胎盘并引起新生儿甲状腺疾病。 有甲状腺疾病史的患者在怀孕期间测定TRAb对于评估新生儿甲状腺疾病危险程度非常重要。

 

呼吸道九项

肺炎支原体MP)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最为常见,病理改变以间质性肺炎为主,有时并发支气管肺炎,称为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肺炎支原体可在呼吸道粘膜上皮潜伏,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但大部分患者为显性感染。3周岁以下儿童以上呼吸道感染多见,成人以肺炎表现为主。肺炎支原体肺炎潜伏期14~21天,起病缓慢。IgM抗体一般在感染后1周出现,3~4周达高峰,可持续存在3~6个月。肺炎衣原体CP)肺炎衣原体是人类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原体,可引起急、慢性呼吸道疾病,特别是支气管炎和肺炎。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它所引起的肺炎占所有肺炎病例的10%。肺炎衣原体感染所致的肺炎,症状和体征无明显特异性,多数起病缓慢,潜伏期为30天左右,IgM抗体可持续存在3~6个月。/乙型流感病毒FluA/FluB)是流行性感冒(流感)的病原体。由于它易于与其它呼吸道疾病混淆,所以在流行起临床诊断很困难。因此实验室诊断就显得非常重要。流感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为1~7天,IgM抗体在发病1周左右出现,可持续存在2~3个月。副流感病毒PIV)主要有1、2和3型,副流感病毒可引起所有年龄组的上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可引起婴幼儿及儿童哮喘、细支气管炎和肺炎,更易于引起严重下呼吸道感染。3型具有流行性,1和2型具有地域性。副流感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为2~7天,IgM抗体在发病1周左右出现,可持续存在2~3个月。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简称合胞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属附粘病毒科肺炎属。RSV是引起婴幼儿病毒性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严重威胁婴幼儿健康。RSV感染呈世界性分布,在冬季爆发流行。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婴幼儿的毛细支气管炎是日后儿童哮喘的高危因素。最新的研究发现免疫功能缺陷的成年人及老年人也是RSV的易感人群。RSV感染后不存在保护性免疫,再感染的发生率很高。RSV感染的潜伏期为3~7天,IgM抗体在发病1周左右出现,可持续存在2~3个月。腺病毒ADV)是病毒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在儿童和军营人员中更易发生感染和大规模流行,较大年龄组儿童或青年人感染腺病毒仅引起上呼吸道疾病,在婴幼儿中可引起严重的急性腺病毒性肺炎。大多数婴幼儿在出生后的5年内至少感染过1种腺病毒,该病毒可导致肺炎、结膜炎、膀胱炎、肠胃炎等,根据感染者的免疫和心肺功能的不同可导致严重的呼吸窘迫甚至死亡。ADV感染全年散发,冬春季相对较多,阳性检出率最高达15%左右。ADV感染的潜伏期为2~14天,IgM抗体在发病1周左右出现,可持续存在2~3个月。柯萨奇病毒B组CoxB)柯萨奇B组病毒是细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成员,病毒性心肌炎的病例中大约有20~25%是由柯萨奇B组病毒引起。病毒携带者及患者均为传染源。病毒主要从粪便排出,也可从咽喉部排出。患者脑脊液、血液、胸水、骨髓、唾液尿液中均可分离出病毒。主要通过肠道传播,可经污染的手、食品、衣服、用具等传播。在婴儿室内柯萨奇病毒感染患儿、医护人员以及哺乳的产妇均可成为本病散发或流行的传染源。Anti-CoxB(IgM)自病程第1周起迅速上升,而于3~4周内下降或消失。CoxB感染后其特异性的IgM抗体出现可作为CoxB的急性期或持续性感染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嗜肺军团菌LP)为军团菌属的短小球杆菌,又名退伍军人杆菌。人最易感染的是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10%的肺炎是由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引起的。临床上军团菌感染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肺炎型和庞蒂亚克热型(Pontiacfever)。军团菌肺炎潜伏期为2~10天,IgM抗体在感染后1周左右出现,并可持续存在3~6个月。

 

降钙素原

1)PCT升高见于细菌性脓毒血症,尤其是重症脓毒血症和感染性休克。PCT可作为脓毒血症的预后指标,也是急性重症胰腺炎及其主要并发症的可靠指标。同时,PCT也能在早期反映病情程度,还可以早期判断是否合并感染,有助于早期合理选择抗生素与预防感染。(2)对于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空调诱导性肺炎患者,PCT可作为抗生素选择以及疗效判定的指标。(3)寄生虫感染PCT对疟疾辅助诊断敏感性为52%,特异性为86%,阳性预测值为74%,阴性预测值为71%。(4)大手术和严重创伤患者细菌感染并发症监测  术后或外伤后并发细菌感染,血浆PCT则一直保持高水平或持续升高,若感染和脓毒症得到根治和控制,则很快下降到正常水平。(5)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患者细菌感染并发症监测  多数良性或恶性肿瘤患者血浆PCT浓度处于正常范围之内或轻微升高,并发感染时则出现异常升高。(6)继发性细菌感染患者,在抗微生物治疗后血浆PCT可快速降低。(7)PCT对上尿路感染诊断的敏感性为81.1%,特异性为85.5%,其对尿路感染的定位有重要临床意义。

 

甲胎蛋白

.临床意义:(1)原发性肝癌的辅助诊断  AFP测定主要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辅助诊断,血清含量大于400ng/ml为诊断阈值,其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可达60%~80%,但AFP阴性不能排除肝癌;AFP的浓度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分化有关,HCC分化接近正常或分化极低时,AFP常较低或测不出来,分化程度为Ⅱ、Ⅲ级时AFP浓度最高,肝坏死严重者AFP亦低。AFP浓度还与HCC大小有关系,肝癌小于3cm者AFP阳性率为25%~50%,4cm者AFP多达400ng/ml以上,5cm时AFP常升高至700~1000ng/L,为此AFP在HCC的诊断中强调动态观察,小肝癌应辅以其他HCC标志物及超声检测;AFP可用于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尤其是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AFP还可用于肝癌的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估,如果AFP>500ng/ml,提示患者存活期短;若手术切除肝癌后AFP下降,1周内可降至正常,提示预后好;若术后AFP>200ng/ml提示肝癌有残留或有转移;若下降后又升高则提示肝癌可能复发。肝良性病变和妊娠,AFP亦升高,但一般在400ng/L以下。(2)内胚层分化器官的良性疾病  内胚层分化器官的良性疾病如酒精性肝炎、肝硬化、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肠炎及遗传性络氨酸血症等AFP也可呈中、低水平和暂时性或反复性升高,需加以鉴别伴有早期癌的肝病活动。其他疾病如胃癌或胰腺癌和结直肠癌等AFP亦可呈中、低水平和暂时性升高。(3)胎儿疾患  胚胎期AFP由卵黄囊和肝脏大量合成。随着胎儿发育,其清蛋白浓度逐渐升高,AFP浓度不断下降。胎儿出生12~18个月后外周血中浓度小于10ng/ml,正常成人肝细胞几乎不产生AFP。当胎儿患低氧症、宫内死亡、遗传缺陷、先天性神经管畸形、无脑儿和脊柱裂等疾病时,母体血清AFP异常增高。若胎儿有先天性肾病增合征、先天性食管及十二指肠闭锁、性染色体异常、脑积水、法络四联症等时,羊水中AFP亦明显升高。(4)生殖细胞瘤的鉴别  血清AFP结合β-HCG还可用于生殖细胞瘤的鉴别诊断。生殖细胞瘤病理学上主要分为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生殖细胞瘤。精原细胞瘤β-HCG升高,AFP不高。80%~85%的非精原细胞生殖细胞瘤AFP和β-HCG升高。当精原细胞瘤出现AFP升高时,应考虑存在非精原细胞生殖细胞瘤。血清AFP水平检测有助于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生殖细胞瘤的治疗方案选择。

 

癌胚抗原

临床意义:(1)生理条件下  小肠、肝脏和胰腺细胞在胎儿早期合成CEA的能力较强,CEA浓度较高。胎龄6个月后,其合成CEA的能力逐步减弱,CEA分泌量逐渐减少,出生后即与成人水平一致(≤5.0ng/ml,吸烟者为15~20ng/ml,6.5%的吸烟者可达20~40ng/ml),正常情况下CEA经由胃肠道代谢消除。病理条件下,位于胃肠道、呼吸道、泌尿道等空腔脏器部位的肿瘤大量分泌CEA,这些CEA随即进入血和淋巴系统循环,引起血清CEA水平异常升高,血清CEA水平检测结果呈阳性。(2)CEA属于非器官特异性肿瘤相关抗原,血清CEA升高主要见于:70%~90%的结肠腺癌患者CEA阳性,在其他恶性肿瘤中的阳性率顺序为胃癌、胰腺癌、小肠腺癌、肺癌、肝癌、乳腺癌、泌尿系统癌肿。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卵巢黏液性囊腺癌CEA阳性率最高,其次是Brenner瘤;子宫内膜样癌及透明细胞癌也有较高的CEA表达,浆液性肿瘤阳性率相对较低。(3)良性肿瘤、炎症和退行性疾病(例如胆汁淤积、结肠息肉、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慢性肝炎、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肺气肿)CEA含量会轻度或中度升高,但通常不超过10ng/ml,吸烟者约有30%CEA大于5ng/ml.CEA可以作为良性与恶性肿瘤的鉴别依据。(4)CEA测定主要用于指导肿瘤治疗及随访。能对病情判断、预后及疗效观察提供重要的依据。CEA的检测对肿瘤术后复发的敏感度极高,可达80%以上,往往早于临床、病理检查及X线检查半年。CEA正常不能排除恶性肿瘤存在的可能。

 

Copyright © 2018 www.ahssxxyy.cn 版权所有 濉溪县医院 皖ICP备19004362号-1    皖公网安备34062102020005号

书记信箱

公众号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