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与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常面临肢体活动受限、心理压力大等康复难题,传统的康复指导往往停留在口头叮嘱或书面文字,患者难以直观理解动作要领。为了让康复更贴近患者需求,濉溪县医院甲乳外科主任韩雪带领科室成员卞冉冉、王碧秋,将专业医学知识与人文关怀结合,设计出一套 “术后康复锻炼操”,并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康复步骤牌悬挂于科室宣传栏。这一创新举措让康复指导“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赢得患者与家属的广泛赞誉。 “许多患者术后因担心伤口疼痛或缺乏专业指导,不敢主动活动,导致恢复缓慢甚至出现并发症。”在临床中发现,传统的康复宣教方式存在局限性:文字描述抽象,患者依从性低;医护人员一对一教学耗时耗力,难以覆盖所有患者。为此,甲乳外科将康复动作“可视化、步骤化”的念头。
结合乳腺癌术后上肢功能锻炼、甲状腺癌术后颈部活动恢复等核心需求,将复杂的医学知识转化为简单易学的动作。例如,针对乳腺癌患者设计的“展臂托举”“手指爬墙”等动作,既能循序渐进恢复肩关节活动度,又避免过度牵拉伤口;甲状腺癌患者的“颈部侧屈”“下巴画圆”等动作,则科学兼顾颈部肌肉放松与淋巴循环促进。每个动作均配以真人示范图和分解步骤,患者可对照广告牌自主练习,家属也能协助监督。

为了让锻炼操更具普适性,团队在细节上反复打磨:卞冉冉和王碧秋两名护士结合患者反馈调整动作幅度,确保安全性;宣传栏设计采用大字号、高对比色,方便老年患者阅读。广告牌旁还附有二维码,扫码即可观看视频教程,满足多元化学习需求。
韩雪表示,设计锻炼操的初衷不仅是传递医学知识,更是希望患者感受到“被关怀的力量”:“当患者站在宣传栏前,对照图示抬起手臂或转动颈部时,他们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套动作承载着普外三科医护团队的陪伴与鼓励。” 如今,甲乳外科的康复锻炼宣传牌已成为科室一道温暖的风景线。未来,普外三团队计划将锻炼操推广至线上平台,并开发个性化康复方案,惠及更多患者。从抽象医嘱到生动图示,从单向宣教到互动体验,我们用创意与温度重新定义了术后康复。这不仅是医疗技术的创新,更是“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