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后,别忘了低头看一眼
发布日期:2025-03-18 来源: 作者:汪磊 点击: 233
血尿是泌尿系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当你无意中看见尿液颜色发红,或许会心里十分紧张:坏了,出事了!尿液为什么会发红?是否预示着发生了重病?我该怎么办?接下来让我详细解答。 血尿包括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一般肉眼可见,尿液呈现洗肉水样,称为肉眼血尿。尿液外观清透,但显微镜下每高倍视野出现≥3个红细胞,即为镜下血尿。尿液发红不一定都是血尿。如月经血污染、痔疮出血等,可以导致血液混入尿液,导致尿液发红;一些食物的红色色素水溶性强不容易被吸收,可以使尿液发红,常见的如红苋菜、胡萝卜、红心火龙果等;一些药物的代谢产物,导致尿液变红,如氨基比林、苯妥英钠、利福平、酚红等。药物或食物引起的尿液颜色变化几天后可以消失。以上均称为假性血尿。 如果小便像浓茶一样,呈现深黄色或棕黄色,很有可能是肝胆方面出现了问题。胆汁(胆红素)向外排泄的道c路通常有两条,一条从肠道里排出来,一条从尿里排出来。当肝脏或胆囊有病时,胆汁到肠道的路被切断,就只能从尿里排出来,形成胆红素尿。 小便呈现黄白色,像云雾一样很浑浊,有时甚至可以看到絮状物,很可能是泌尿系统出现了严重的感染。感染时,大量脓细胞和细菌混合在尿液中,形成脓尿。 小便中混有淋巴液,而呈现出像稀牛奶一样的乳白色尿,又叫“乳糜尿”。 常见的疾病:丝虫病,炎症等造成腹膜后淋巴管或胸导管梗阻,淋巴液淤积致淋巴管扩张破裂后与尿路相通所致。 小便呈红色,甚至酱油色,很可能是溶血性疾病。正常情况下,血流中有少量血红蛋白,以“大块头”的复合物形式存在,不能被肾脏滤过。但发生溶血时,红细胞大量破坏,没有和珠蛋白结合的血红蛋白变成了“小不点”,从肾脏大量漏出,从而形成了血红蛋白尿。 常见的疾病:急慢性血管内溶血性疾病,血型不合输血。 在1升尿液中混入1毫升血,肉眼就能观察到淡红色血尿,严重血尿呈现洗肉水样甚至鲜红色。
当出现以上症状,需及时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尽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