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理
-先将支架通过微导管输送到颅内动脉瘤附近的载瘤动脉,释放支架使其贴附于血管壁,为后续栓塞治疗提供支撑和导向。然后,通过微导管将栓塞材料(如弹簧圈)送入动脉瘤腔,在支架的辅助下,使栓塞材料更稳定地填充动脉瘤,阻止血液进入动脉瘤,从而降低动脉瘤破裂风险。
二、操作过程
术前准备:进行全面检查评估动脉瘤情况,包括头颅CTA、MRA或DSA等。同时,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做好术前常规准备,如禁食、备皮、签署知情同意书等。
手术操作:在全麻下,经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置入血管鞘,将导引导管送至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合适位置。再将微导管在导丝引导下超选进入动脉瘤内,先释放支架覆盖动脉瘤开口,接着将弹簧圈等栓塞材料经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直至完全栓塞或达到满意栓塞程度,期间需多次造影观察栓塞情况。
术后护理:患者需在重症监护室观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穿刺部位加压包扎,患肢制动。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注意观察有无出血等并发症。
三、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宽颈动脉瘤,即瘤颈宽度大于4mm或瘤颈与瘤体比值大于1:2的动脉瘤;复杂形状动脉瘤,如分叶状、梭形动脉瘤等;单纯弹簧圈栓塞难以致密填塞或易复发的动脉瘤。
禁忌证: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无法纠正;对造影剂或支架材料过敏;动脉瘤破裂出血导致严重脑肿胀、脑疝等不适合手术者。
四、优点
- 优点:提高栓塞效果,减少弹簧圈脱出风险,降低动脉瘤复发率;对一些复杂动脉瘤可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避免或减少开颅手术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