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濉溪县医院!
  • 预约挂号

就医指南

急性梗死静脉溶栓术

发布日期:2025-02-11 来源: 作者:神经内二科 点击: 445

一、定义与原理

 

定义:急性脑梗死溶栓术是用药物溶解堵塞脑血管的血栓,使血管再通,恢复脑部血流,挽救缺血脑组织,减少脑梗死面积,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的治疗方法。

 

原理:人体凝血与纤溶系统平衡时,血液正常流动。脑梗死发生时,血栓形成致血管堵塞。溶栓药物可激活纤溶酶原变成纤溶酶,纤溶酶能降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使血栓溶解,恢复血管通畅。

 

常用溶栓药物

 

阿替普酶:是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纤维蛋白有高度亲和力,能选择性作用于血栓部位,激活纤溶酶原溶解血栓,出血风险相对较低,推荐剂量为0.9mg/kg

 

替耐普酶:替奈普酶是一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变异体,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天然t-PA进行改造而成,与天然t-PA92%的同源性。出血风险相对较低,推荐剂量为0.25mg/kg

 

二、治疗时间窗

 

 一般发病4.5-6小时是黄金时间窗,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至发病后24小时内。时间越短溶栓效果越好,超过时间窗,溶栓出血风险增加,疗效降低。

 

三、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年龄18-80岁;发病在时间窗内;脑功能损害体征持续不缓解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4分;头颅CT排除颅内出血,无早期大面积脑梗死影像学改变。

 

禁忌证:有颅内出血病史;近3个月有头颅外伤、脑梗死或心肌梗死史;近14天有外科手术史等;血压过高(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凝血功能障碍等。

 

四、操作过程

 

术前评估:详细询问病史,做全面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及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检查,评估病情与溶栓风险,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治疗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

 

溶栓药物应用:阿替普酶一般采用静脉注射,先静脉推注总量的10%,其余90%60分钟内静脉滴注。尿激酶通常在30分钟内静脉滴注完毕。

 

术后监测:持续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定期复查头颅CT,观察有无出血等并发症。

 

五、并发症及处理

 

出血: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包括颅内出血和全身出血。轻微出血可暂停溶栓,应用止血药物;严重颅内出血可能需手术治疗。

 

再灌注损伤:可导致脑水肿、脑梗死面积扩大等,处理包括脱水降颅压、脑保护治疗等。

 

过敏反应:如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止溶栓,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

Copyright © 2018 www.ahssxxyy.cn 版权所有 濉溪县医院 皖ICP备19004362号-1    皖公网安备34062102020005号

书记信箱

公众号

服务号